八分山
發(fā)布日期:2024-07-23 09:45 文章來源:武漢市江夏區(qū)人民政府開放時間:1月-12月,08:00-18:00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qū)-紙坊街道-紙坊城西
被譽(yù)為“武漢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網(wǎng)紅日出日落打卡地;
八分山周圍的主要景點(diǎn)有慈云寺、子午石等,讓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八分山】 八分山位于江夏區(qū)紙坊街城西,因山有水分流如八字而得名。《建康錄》有“武昌有山無林,政可圖始,不可居終,山分八字,數(shù)不及九”。在明時山旁還有因山得名的八分湖、八分院。半山腰有飛錫泉。唐貞觀年間駱禪師游方(佛家語稱為“飛錫”,即持錫杖云游四方)至此,建為道場,所以得名。山泉無論久旱、甚雨,兩不盈涸,朝廷賜廟名為靈濟(jì)廟。據(jù)說建廟以后,少有災(zāi)荒。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賜封該廟為嘉澤侯,1193年(紹熙四年),再加“顯應(yīng)”二字。1200 年(慶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禱雨于廟,大獲甘霖,四郊沾足,遂成豐年,又贈“靈惠”二字。相傳元代郡守李貞登山祈雨,“有巨蟹如白龍入潭,黑龍勃起,雷雨大作”。此廟后不復(fù)存。明清時代,在山頂有八分寺,又有慈云寺。山顛有子午石,身方頂圓,群石環(huán)之,遇旱禱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為省會朝山。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湖廣總督汪志伊親至山上禱雨,并于子午石正面鐫“八分山之神”,左旁鐫“子午石”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