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區文化館非遺微電影《舞龍少年》榮獲全國“十佳優秀作品”
發布日期:2024-12-07 09:00 文章來源:江夏區文化和旅游局潮起海之南,風好正揚帆。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和新華網聯合舉辦的2024年“我與文化館”主題短視頻征集活動在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數字農文旅品牌與健康消費論壇暨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盛典中舉行了優秀成果發布,江夏區文化館拍攝的非遺微電影《舞龍少年》榮獲“十佳優秀作品”。
歷經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審核、線上展播、網上投票以及專家評審等諸多環節,論壇重磅發布了2024“我與文化館”短視頻征集活動的“2024優秀十佳作品”和“2024優秀組織單位”的榮譽名單,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尹壽松和新華網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總經理陳華向創作者和單位代表頒發榮譽證書。該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與新華網聯袂發起,旨在通過鏡頭記錄新時代文化館風貌,吸引全國文化館和眾多個人創作者參與,共收到作品近千個,圍繞多元主題,講述百姓故事。這些參賽短視頻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廣為傳播,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共鳴。通過這些短視頻,人民的文化生活和非遺的傳承故事得到生動呈現,有力推動了全民藝術普及和文化傳承發展。
2024年,適逢甲辰龍年,同時也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二十周年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周年的重要時刻。為了深入傳承“龍”文化精髓,并積極探索非遺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傳播途徑,江夏文化館將目光投向了長江畔的金口古鎮,這里世代傳承著的湖北省省級非遺項目——龍舞(金口草把龍)。在此背景下,文化館自編自導了一部非遺微電影《舞龍少年》,并特別邀請了金口草把龍傳承人朱漢生老人親自出演,影片不僅細膩描繪了一群少年的舞龍追夢之旅,以及對傳統文化深沉的傳承之情,更如同一扇窗,讓觀眾窺見了江夏這片土地上璀璨奪目的文化遺產寶藏。它不僅僅是一個成長故事,而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讓我們共同見證夢想、勇氣與文化血脈如何在年輕一代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輝。
雖然影片時長僅十分鐘,但其背后的創作歷程卻凝聚了近半年的心血與汗水。從精心打磨劇本,到細致挑選演員,再到緊張有序的拍攝與后期制作,每一步都匯聚了團隊的智慧與努力。在此過程中,影片獲得了江夏區金口街道、金口文化站、金口小學、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服務地方非遺文化傳播”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以及江夏團區委等眾多單位的鼎力支持與協助,共同鑄就了這部意義非凡的作品。
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近年來,江夏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全區成功申報各級非遺項目達96項,在此基礎上,區文化館圍繞“文化館: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這一定位,充分發揮文化館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非遺+”模式,有效激活了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活力。通過舉辦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活動,如江夏區端午“走橋”活動、非遺文化帳篷音樂節、江夏區“非遺在身邊·文化過大年”系列活動、“云楚風華·非遺共生”江夏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月滿中秋 夢回古郡”2024年江夏區中秋非遺游園會、非遺進校園培訓、非遺青年公益大課堂及《舞龍少年》特映分享交流會等,使非遺在共創共享和共情中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讓更廣泛的群眾能夠共享非遺保護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