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2023-03-15 17:262022年,江夏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做出亮點”的思路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積極優化政府職能,為我區深入實施“五區戰略”,奮力建設“五個江夏”提供了良好法治政務環境。
一、統籌推進,把強化黨的領導貫穿法治建設全方位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啟動法治建設新布局,出臺法治江夏、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十四五”時期法治江夏建設五年規劃和重要舉措分工方案文件,在全市率先通過項目化等方式有效落實。“一規劃兩方案”是江夏區第一個關于法治江夏建設、法治政府建設和法治社會建設的專門規劃和方案。在全市率先出臺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實施方案。開展江夏區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工作,我區100項指標評分獲得全市第一、綜合得分全市第三的優異成績,全面推進江夏區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臺階。
(二)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一是堅持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二是組織開展2022年度全區依法行政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督察、法治政府建設全面督察,以督察方式促進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三是圍繞我區法治實踐,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在省市單位開展理論研究中走在前列。截止目前,共撰寫調研文章30余篇,其中榮獲國家級獎項7個,省級獎項4個,市級獎項2個,在江夏區地方人大《調查研究文集》上發表論文9篇。申報的湖北省司法廳法治湖北建設研究課題,是全市首家行政單位成功申報立項并順利結項的省部級研究課題。
二、健全機制,把弘揚法治精神貫穿法治建設全鏈條
一是規范推進執法監督。梳理應當納入重大行政決策范圍的事項,共收集全區28家單位提出的46個議題。公示全區行政執法主體名單,組織開展執法人員培訓考試,開展年度執法案卷評查和重點領域專項督查,選聘行政執法義務監督員。深入推進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建立區街兩級行政執法案件協調協作機制。二是優化推進行政復議。設立行政復議服務中心,暢通行政復議渠道。2022年共辦理行政訴訟案件48件,參加開庭審理和聽證、調查25次,被法院判決確認違法責令履行職責1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6%;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02件,辦結64件。三是著力提高普法質效。制定并出臺江夏區“八五”普法規劃,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全區共選拔法律明白人1126名,組織開展線上培訓2場。烏龍泉街勤勞村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在全市首創開展16歲法律生日會暨法治進校園活動,并將以此作為一項制度在全區中小學進行推廣實施。舉辦武漢文旅普法輕騎兵江夏行系列活動3場,開展4·15國家安全日、12·4國家憲法日、三下鄉活動等主題法治宣傳活動136場。在江夏電視臺《百姓視點》欄目中開辦《法治之窗》普法板塊,2022年共錄制欄目12期。在“掌握江夏”APP首頁開辟《律師在線》網絡公益普法宣傳平臺,增設“法治江夏”專題,2022年共接待群眾咨詢200余人次。
三、優化服務,把服務人民群眾貫穿法治建設全領域
一是持續加大法律服務供給。組建律師服務隊,先后深入31家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巡回活動。依托“武漢微鄰里”“法指針”平臺實現24小時律師在線服務。全區90個社區、277個村全部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100%。二是持續提升法律援助水平。開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品牌活動,進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開辟“綠色通道”。2022年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02件,法律援助事務5972件,其中接待來電群眾953人次,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經濟損失約800余萬元。三是持續優化公證服務效能。依托在線辦證微信小程序和“公證云”平臺,實現微信預約、辦證和微官網預約、辦證。落實市政府民生實事目標,為7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辦理首次遺囑公證。2022年累計辦證6425件,未發生錯證、假證情形。
四、全面提升,把優化營商環境貫穿法治建設全流程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組建“一辦六組”,修訂考核辦法,對我區118項改革事項明確任務分工,定期督辦落實,強化責任到位。二是大力開展宣傳。累計向市營商辦報送市級以上媒體報道678篇,工作簡報89篇,典型案例6篇,區法院“推動執行一站式辦理試點”工作入選省營商環境2022年第25期簡報。三是強化部門聯動。組織召開全區營商環境大會、營商環境工作形勢分析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訓會等,形成部門合力。開展“全區經濟發展形勢與營商環境工作”專題講座,組織企業申報“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四是注重改革創新。區行政審批局聚焦“人”“事”“標”“能”“效”五個核心,高質量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區稅務局積極爭取和推進全省稅務系統精準執法改革“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智能管控”試點;區市場監管局積極開展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探索;區司法局創新探索選聘行政執法業務監督員。
五、嚴格規范,把提高治理水平貫穿法治建設全要素
一是提升平安江夏建設水平。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深入推進“法指針”、“法治聯盟”工作。目前全區共建有各類調解組織367個,其中街(園區)調委會16個、村和社區調委會342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7個、大型商圈調委會2個。2022年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3949次,調解矛盾糾紛3983件,調解成功率100%。二是切實做好社矯對象管理。在全區先后集中開展4次“拉網式”摸排,與在冊社區矯正對象逐一見面,走訪1432人次;開展心理測評及后續跟蹤服務,提供一對一心理疏導33次,排查化解風險隱患8個;對家庭困難的9名社矯對象開展救助,慰問金額共計7400元。2022年共接收社區矯正對象217人,累計在冊565人,在冊人員中無一人脫管漏管。三是推進刑釋人員管理規范化。開展刑滿釋放人員“大排查大走訪”專項行動,落實“一事一策一專班”進行化解。實行刑釋人員一人一檔,刑釋人員建檔率100%。協助相關部門,解決刑滿釋放人員臨時救助、住房、社會保障、就業、就醫等問題。目前,全區在冊安置幫教對象1843人,其中重點對象176人。
一年來,我區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上級的最新要求和人民的更高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的城鄉之間、南北之間進展不平衡,街道一級法治政府建設比較薄弱;二是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力度有待加大;三是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強;四是行政執法隊伍素質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執法人員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五是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維還有待提高。
下一步,我區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統籌考慮好區內區外形勢、法治政府建設進程和江夏人民需求,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堅持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考核,針對法治政府建設關鍵點、薄弱點開展實地督察。切實發揮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的推動作用,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二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全面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建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能力。強化依法決策意識,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公職律師的作用。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加強定期清理和動態清理。
三是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建立高效政府監管模式,穩步推進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全面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推行涉企行政處罰“三張清單”,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四是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實施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行政執法日常檢查監督機制,加強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和行政執法監督辦案力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
五是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嚴格落實武漢市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加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街道與區級相關部門協調協作和案件移送機制,構建職能清晰、運轉協調、保障有力、依法高效的綜合執法工作格局。
六是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復議隊伍建設,全面推進行政復議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辦案質量。貫徹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切實履行生效裁判,健全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機制,推動訴源治理。
七是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爭議。探索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力爭形成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行業、專業矛盾糾紛本領域內解決,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不出江夏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江夏落地生根。 ??
八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市區驅動,做好“八五”普法中期檢查,持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深化平安江夏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加快區、街道、社區三級綜治中心實戰化建設,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