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2024-03-18 11:11 文章來源:中共江夏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2023年,江夏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考察湖北武漢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江夏為目標,在法治軌道上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深入實施“五區”戰略、建設“五個江夏”、推進“一示范四先行”,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推行領導干部重法、學法、考法、議法、述法、督法“六法并舉”機制,推動領導干部在法治軌道上辦事決策。將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議程,舉辦法治專題講座6期,增強領導干部法治意識。組織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二)統籌謀劃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定《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2023年工作要點》《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2023年全區守法普法工作要點》,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制定《江夏區2023年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任務清單》,細化落實34項具體任務,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任務落實落細落地。
(三)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考評督察。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組織全區各級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開展專題述法活動,強化考評結果運用。制定出臺《江夏區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辦法(試行)》,將法治建設與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掛鉤,在干部考核中注重法治建設成效,在干部培養中注重法治思維能力。完成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第三方評估工作,通過專家問診把脈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二、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加快
(一)推進簡政放權。推動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區、街、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大廳集中入駐897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比率達94%,深化政務服務“清單化”管理,“就近辦”達94.42%。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健全“實體服務大廳+政務服務網+移動政務端”的“三端并行”服務體系,120項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804項事項實現“一圈通辦”。
(二)提升行政效能。制定《江夏區政府投資管理辦法》,依法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出臺《江夏區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推進落地機制》,優化項目落地服務流程。在全省率先推出“親清江夏”惠企平臺,注冊用戶超過2000家,全年上架項目147個,兌現資金9197.37萬元,惠及企業638家。全面推行企業開辦“1050”標準,深入落實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承諾制,新增市場主體4.8萬家,增長96.7%。推行“一把手”走流程,解決政務服務“疑難雜癥”,切實提升辦事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
(三)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2023年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制定優化營商環境10個方面29項措施,不斷強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給予內外資企業平等待遇。大力整治“新官不理舊賬”現象,推進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持續強化誠信政府建設。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成省、市、區三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0家。嚴厲查處各類轉供電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轉供電終端電價。扎實推進7個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試點項目,前三季度營商環境排名新城區第一。
三、法治制度供給進一步提高
(一)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嚴格落實《湖北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推動全區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及備案工作不斷完善。實行起草部門初審、法律顧問復審、司法局終審的“三把關”機制,強化審查聯動,確保合法性審查工作規范運行,為各項制度出臺和改革創新提供助力。全年制發行政規范性文件5件,修改1件,宣布失效3件。
(二)規范行政決策程序。緊盯科學決策目標,嚴格落實《武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就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初選名單廣泛征求意見,形成草案并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后,通過區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布。緊扣民主決策環節,出臺《江夏區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工作辦法》,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法定程序,全年開展重大行政決策和涉法事項等合法性審核107件。
四、行政執法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深化執法改革。深入10個街道開展綜合行政執法調研,印發《區人民政府關于做好街道職權清單、街道行政執法事項目錄編制和賦權承接工作的通知》,制定12個配套政策文件,公布街道賦權事項共計193項。編印《江夏區賦權承接業務培訓資料匯編》,組織10個賦權部門開展街道執法業務輪訓,確保賦權事項“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二)規范執法活動。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制定《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制度指引》,細化完善14類執法制度規則。制定《江夏區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全面梳理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規章及上級制定的行政裁量權基準,執法尺度更加規范統一。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全年通過考試獲得執法證59人,全區累計持證執法人員1755人。
五、行政權力制約進一步加強
(一)加強執法監督。加大對關系社會大局穩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等重點執法領域的監督力度,先后對城市管理、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交通運輸、文化市場等5個領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集中評查案卷52件,問責15人。運用“雙隨機一公開”平臺,開展行政執法聯合檢查41次,“雙隨機”檢查79次。出臺《江夏區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工作方案》,積極推行包容審慎柔性執法監管,執行“減免責清單”519項。制定區、街二級行政執法監督權責清單,建立紀委監委與司法行政部門信息溝通機制,立案11件,移交問題線索2件。
(二)形成監督合力。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21件、政協委員提案224件,按時回復率和辦結率均達100%。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圍繞“六個聚焦”,加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規范權力運行等審計監督力度,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強化行政復議監督功能,加大對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糾錯力度,辦理行政訴訟案件42件,組織參加開庭審理和調查22次。定期通報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情況,建立不能出庭情況說明制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5.9%。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308件,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答復率達100%。
六、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鞏固
(一)加快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將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納入法治政府建設重要內容,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部署會,出臺《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實施方案》和《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方案》,通過健全組織、流程、責任、品牌四大體系,完善協同聯動、源頭預防、公調對接、訴調對接、線上云調五個機制,構建起大調解工作格局,實現讓群眾“一扇門進出”,糾紛“一攬子調處”,矛盾“全鏈條化解”。2023年共受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341件,調解成功率99.5%。全區5個調解工作室、5名調解員入選全市百佳品牌調解室和金牌調解員。
(二)加大公共法律服務供給。開展“千名律師進萬家”活動,組織84名法律顧問入戶623戶家庭提供上門法律服務。開展律師助企法治體檢“四進四送”專項活動,組織11家律師事務所為近200家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充分運用“互聯網+公證”優勢,依托在線辦證微信小程序和“公證云”平臺,實現微信預約、辦證和微官網預約、辦證,實施“社區公證員”行動,滿足基層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開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品牌活動,開辟“綠色通道”,降低法律援助門檻,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60件,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經濟損失600余萬元。
(三)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節日、節點,開展三下鄉、“六進百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律服務進園區”、“五進五有”反電詐宣傳等特色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在全市首創開展“法治護成長、青春向陽生”16歲法律生日會暨法治進校園活動,被寫入武漢市法治白皮書。舉辦以“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為主題的全省首例農民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吸引全區農民群眾11358人報名參加,將法律服務延伸到“基層末梢”。繼續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完成人均線上16課時、線下8課時的培訓任務,全區登記在冊“法律明白人”1837人,提前實現每村(社區)5人的工作目標。成立湖北省首家“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聯盟并開展“典”亮美好生活暨法潤江夏·蒲公英公益普法系列活動,踐行“法德共治”社會文明新形態。
(四)抓好法治理論調研和法治文化建設。用法學理論成果助推法治江夏建設:在全市率先出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和法治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組織撰寫調研文章15篇,獲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2個,市級獎項3個;撰寫信息報道124篇,被國家級媒體網站采用38篇,被省級市級官媒采用85篇,被區級融媒采用58篇。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組織完成3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工作,《強制報告制度,保護少年的你》《守土》等作品先后在省級賽事中獲獎。
2023年我區法治政府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發展不夠平衡,個別地區、部門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仍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二是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需持續用力,基層執法力量、執法素質和執法能力有待提升;三是法治政府建設創新舉措還不夠多,法治政府建設、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下一步,我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各方面全過程,全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一是持續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抓實法治政府建設組織實施,持續推進《江夏區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及舉措分工方案落地見效。
二是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減證便民”“應減盡減”。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互聯網+監管”、“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
三是持續規范行政決策行為。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和《武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健全落實合法性審查程序相關配套制度,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完善政府法律顧問管理機制,推進首席法律專家制度,進一步發揮法律顧問、專家在行政決策、風險評估、糾紛化解、信訪維穩等方面的作用,壓實法律論證主體責任。
四是持續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加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綜合執法體系,大力推進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格實施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持續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
五是持續提升社會法治化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八五”普法工作,組織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年度履職報告評議活動,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區蔚然成風。加大法治政府建設成就和經驗宣傳力度,營造法治建設濃厚氛圍,增強群眾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