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江夏區關于省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 反饋意見(市序號53)整改完成情況

發布日期:2021-01-08 09:39

根據2018年省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武漢市開展的環保督察工作,形成的反饋意見(市序號53)關于科學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整改要求,該問題交辦后,江夏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整改工作專班,研究制定了詳細的整改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整改。現已完成整改任務,具備銷號條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省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問題

科學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二、整改目標

對礦山在勘探和開采過程中的各類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采取人工促進措施;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與自組織能力,逐步恢復與重建其生態功能。

三、整改措施

1、對全區廢棄礦山基本情況開展系統梳理,進一步精準掌握廢棄礦山現狀,對廢棄礦山提出分類修復建議;

2、加強土地復墾、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充分吸引社會資金開展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四、整改完成情況

(一)科學編制礦山治理規劃,提供礦山修復指導。為做好全區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我區一是編制完成了《武漢市江夏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2年)》,指導全區分類實施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二是委托湖北大學編制完成了《武漢市江夏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規劃(2018—2022年)》,部署全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作。

(二)各部門齊抓共管,統籌項目分類實施。我區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根據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的原則進行,經過各實施單位共同努力,齊抓共管,工作完成情況如下。

1、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至2019年12月,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完成第一期十月礦區(烏龜山)治理工程,治理面積942畝;第二期花山礦區、運德礦區(花山、長矛山)治理工程,治理面積1320畝;第三期長山(長山、金夾山)、東風礦區(風燈山)治理工程,治理面積1995畝。中央財政下達我區三期治理工程補助資金共計2.4607億元,現均已完成項目的竣工驗收。

2、破損山體生態修復項目:區園林和林業局至2018年底已完成20處破損山體的生態修復,修復面積3127畝。區園林和林業局2019年啟動7處破損山體的生態修復,總投資4873.2萬元,共計治理面積904.53畝,正在抓緊施工。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區水務和湖泊局2019年已完成黑山采石場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一期、二期的施工,治理面積246畝,目前正在啟動第三期工程的施工招標,三期工程共計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

4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項目:該項目是我區向省自然資源廳申報的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項目,區物控集團自籌資金于2019年11月啟動靈山礦區第一期741畝面積的項目施工,投入生態修復資金1.5億元,可復墾耕地400畝,力爭今年12月完成施工。將軍山礦區項目治理面積967畝,將投入資金1.5億元,可復墾耕地 391.6畝,現已進場施工,計劃 2021年底完工。

(三)科學實施礦山修復,實現生態效益顯著

1、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我區十月礦區、花山礦區、長山礦區等項目通過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消除了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確保了礦山周邊村灣、社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礦山生態修復還減少了礦區的水土流失,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恢復了林地、耕地和建設用地,使原先裸露的山體逐步恢復了植被和青山綠水。

2、運用了生態修復治理新技術。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涉及地質災害治理、土地復墾、水利水電、農業灌溉、植被生態修復、園林綠化、景觀重構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綜合運用,我區通過使用地境再造專利復綠技術等當前先進的治理技術成果,有效解決了邊坡治理、植被綠化、土地復墾等難題。

3、實現生態修復與產業相融合。靈山、將軍山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通過修復礦山及周邊生態環境,整合優化山、水、林、田、湖、草綜合資源,按照國家級生態修復示范區標準及4A級旅游景區的標準規劃、建設和營運,將該項目打造成山水田園觀光區、花卉植物觀賞區、原鄉農耕體驗區,努力成為武漢南最美的山水田園綜合體。

4、創新礦山生態修復投資模式。我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項目一是通過國有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投資土地復墾,減輕了政府的資金壓力,保證了礦山生態修復與復墾利用的效果和資金需求。二是通過實施土地復墾項目,實現原有工礦廢棄地復墾成農用地的目標。

現予以公示。



江夏區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31日

【 下載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