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2019-02-14 09:54 文章來源:江夏區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2月27日在江夏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江夏區人民政府區長 張 利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各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的攻堅之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三大攻堅戰”1,深入推進“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發展戰略,聚力改革創新,奮力拼搏趕超,較好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5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1億元,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9億元,增長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2.1億元,增長15%;工業投資258.8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億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8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8元,增長9.5%。連續兩年榮膺“中國工業百強區”,連續10年榮登全省縣域經濟榜首,連續8年榮獲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先進區。地鐵紙坊線年內開通,江夏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一、全力以赴抓項目促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項目推動成效顯著。按照全市“重大項目落地競賽年”部署和“七個一”2的要求,落實“5+3”項目3推進機制和項目會審制度,對171個重點項目實行“清單化推進”“一對一服務”。全年組織10次項目集中開工,投資額達513.5億元,菜鳥網絡三期、上海天納克、武鍋新基地、東方時尚等103個項目順利開工,博世華域、美好建筑裝配等一批工業項目實現當年動工、當年投產。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采取產業鏈招商、校友招商等多種方式招大引強、聚新培優,完成招商引資總額608.5億元,居新城區第一。利用外資4億美元,增長51%。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2個,其中投資過30億元項目7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9個,民營500強投資項目4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3個,大型央企投資項目4個,夯實了區域經濟發展基礎。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著力鞏固提升優勢產業,推進企業提質增效。上汽通用武漢分公司利用先進技術工藝推動“智慧制造”,全區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業達到108家,汽車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中車長江公司完成貨車業務重組,成立中車長江運輸設備集團,致力打造全球一流的物流裝備系統供應商;華舟重工升級為中國應急總部項目,成為國家應急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江夏區瞪羚企業認定及培育辦法》,大力發展“四新”經濟4,飛游科技、極風云、華之洋、光大同創等一批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項目簽約入駐。全面落實財稅優惠政策,設立“工業投資與技術改造補貼專項資金”,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年投入技改資金90億元,實施技改項目95個,新增工業企業“小進規”25戶、商貿企業“小進限”29戶。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制定政府性債務化解方案,實行債務總量、增幅、結構、成本“四控制”,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連續11年獲評“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區”。
園區活力不斷釋放。整合重組江夏經濟開發區“一區四園”,完善統籌協調、統分結合的園區管理運行機制,著力打造產業集聚新平臺、趕超發展新引擎,進一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全年預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80億元,增長5.5%。金港汽車產業園二期加快建設,通用大道北延線、藏龍大道小甘段、大橋供水加壓站等一批配套設施如期完工,園區承載力不斷增強。全面清理閑置土地、“僵尸企業”和低效企業,依法實行“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分類處置,全年收回已供未用土地402.3畝,盤活存量土地4692.3畝,大橋、廟山、五里界等園區一批閑置用地得到改造利用。加大新增建設用地報批供地力度,新報批44宗、3814.5畝,公開出讓土地20宗、1611畝,保障了重大項目及時落地。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全力推進20萬平方米創谷核心區建設,騰訊研發大樓正式啟用,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科創廣場引進8家股權投資機構和國有控股融資擔保公司,新設立各類投資基金22億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全區46家企業、68個新產品被列入武漢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15個產品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3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5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4.2%。全年專利申請量2925件、專利授權量1969件,均居新城區第一,我區被確定為省級知識產權強區工程示范區。大力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5,建立校友項目數據庫和全國16個跨地校友聯系點,新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國內外院士8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6人,新成立院士工作站2家。落實武漢“創新十條”,出臺眾創孵化“黃金八條”,在全市率先組建眾創孵化服務聯盟。落實大學生創業就業政策清單15條,舉辦創新創業活動66場、高校畢業生招聘會5場,留住大學生1.4萬人,居新城區第一。
二、把握機遇抓建設強管理,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
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健全城建工作例會制度,強化項目調度督辦,統籌推進74個城建攻堅項目,完成投資66.8億元。文化大道改造、強軍路、興軍路等重點工程如期完工,G107國道改擴建、和平通道下穿鐵路、黃家湖大道、金口大道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推進。軍運村及賽事場館抓緊施工,主體建筑進入精裝修階段,配套工程同步實施。黃家湖岸線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全線貫通。110千伏岳紙線二回路、110千伏陽光變電站建成投運,紙坊文華路公共停車場、供排水管網改造、天然氣管網延伸等一批市政設施項目加快推進。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按照武漢市“1331”全域空間格局6,基本完成全區分區規劃修編工作。紙坊城市客廳、齊心商務區、神山湖商務區、黃家湖地鐵小鎮提速建設,中央大公園基本建成,市民之家主體工程完工,熊廷弼公園改造加速推進。打通江夏一路、烽臺巷等堵頭路,完成紙坊城區交通節點改造、城市亮化美化等一批市政配套項目,開通紙坊至藏龍島、紙坊至五里界、紙坊至金港等城市公交線路,城市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鄭店新城、金口新城、五里界新城建設穩步推進,舊城改造步伐加快,紙坊復江道、藏龍島大李小李等片區約50萬平方米還建房開工建設。
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深入持久開展文明城市建設,拓展城市治理領域,市民文明意識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創衛復審順利通過市級第三方評估。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推進城管執法向街道、社區下沉,率先在新城區成立區環衛協會。以軍運會20條保障線路為重點,全面開展環境衛生、廣告招牌、建筑棄料、違法占道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市容環境秩序明顯改善。重拳出擊,集中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完成84個圖斑整治任務,拆除各類違法建設349處、16萬平方米。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新改建城區公共廁所18座、旅游廁所12座,改造農村無害化廁所268座、農村戶廁1.3萬座。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運管中心“智慧大腦”規劃實施,“渣土智慧執法”“智慧檢務”等19個項目有序推進。
三、統籌城鄉促融合聚合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經過三年的持續攻堅,我區建檔立卡的1792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4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區所有貧困村均有1-2個主導產業,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均在12萬元以上。農村貧困對象住院醫療費用個人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90%,教育資助及貧困低保兜底政策做到應補盡補,全市首家精準扶貧“愛心超市”在舒安街開業。
現代都市農業加快轉型。嚴格落實湖泊漁業禁限養和禁漁期制度,全面完成畜禽禁限養區退養工作,生態養殖加快普及。綠色防控、植保無人機、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三新”技術年應用面積90萬畝次,綜合農機化水平達71.2%,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在全省率先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主要農產品功能區劃定工作,新建高標準農田14.6萬畝。全年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182億元、農業增加值116億元,均增長3.5%。持續鞏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成果,健全區、街、村、企四級監管體系,主要生產基地和重要農產品實現可追溯,新增認證“三品一標”7農產品17個,全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抽檢合格率達99.9%。
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整體推進83個試點村“紅色三鄉工程”,全區3000多套空閑農房和500個共享農莊實現全國聯網,169家企業和221位能人回鄉創業,新增投資22億元。全省首個“黨員鄉賢企業家聯盟”在五里界街成立,童周嶺村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法治示范村、全省“百佳村民委員會”榮譽稱號,我區“以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經驗做法被光明日報專題報道,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予以轉載。全面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8,6個生態特色小鎮、10個共享農莊聚集區加快推進,建成11個美麗鄉村,山坡街被評為省級森林城鎮,湖泗街以及梁子湖風景區梁湖村等15個村灣被評為省級生態街(村),農村生態環境穩步改善。
文化旅游加快發展。把全域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編制完成《江夏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臺支持全域旅游發展的若干政策,組建江夏區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首批聘請11名全域旅游招商大使,引進電競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江夏都市田園綜合體加快建設,恒大科技旅游城示范區正式開放,中山艦旅游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全區旅游業接待總人數60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億元。承辦全國徒步大會、全國健身職業精英賽、全國女子籃球聯賽、全市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等30余場次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和區域性文旅活動。深挖江夏文化精髓,謀劃文化發展戰略,成功舉辦“文化名區”論壇,江夏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四、堅定不移守底線補短板,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
生態保護持續加強。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等系列方案,構建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管控體系,全面落實河湖“三長三員”9和生態公益林管護“山長”制度,如期完成全區“一湖(河)一策”編制工作。鞏固長江流域“三非”10整治成果,實施江灘環境綜合治理及復綠工程,長江江夏段非法采砂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實施精準滅荒、退化林修復工程,新建10個省級綠色示范村,安山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繼續保持環保執法高壓態勢,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年度任務全面整改銷號。
生態治理強力推進。投資16.7億元,實施22個“四水共治”項目,超額完成市級目標任務。斧頭湖流域湖堤加固、三門湖除險加固、金口二泵站排澇工程加快實施,金鞭港河道整治、紙坊地區排澇工程全面完工,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建成并達標運行,實現了清水排江目標。山坡、安山、舒安、金水等集鎮污水處理廠順利推進,“兩湖一河”沿線102個村灣環境整治全面完成。深入開展工業企業水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治理等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行全天候監督監測和巡查執法,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預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70天以上,優良率達75%以上。
綠色發展成效彰顯。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建立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化利用,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32輛,完成33臺燃煤鍋爐改造任務,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77輛。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啟動15.4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81%,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步提高。預計全社會萬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3.8%、4.5%,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五、盡心竭力辦實事惠民生,群眾幸福指數不斷刷新
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切實加大民生投入,全年用于民生保障及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2%,增長26.8%。新增就業1.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338人。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社保登記實現人口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續保11.5萬人,社會保險擴面2.4萬人次。加強勞動監察執法,為1557名農民工追討工資2億多元。連續14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惠及全區6萬余人。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為1.3萬余名城鄉低保、特困、孤兒對象發放保障金1.2億元,妥善解決禁捕區和禁漁期漁民生活補貼問題。新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家、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4家,創建老年人宜居社區16個,基層養老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實施居住小區“紅色物業”拓面提質,85個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新建公租房、棚改安置房4236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631戶、39.3萬元,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啟動廟山第二幼兒園、藏龍島中心幼兒園等9所學校的新改擴建項目,完成金口小學、廟山二小及鄭店小學等6所學校配建工程并投入使用,新增學位8400個,完成8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建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普高錄取線居新城區第一,高考一本上線率提高1個百分點。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醫療共同體建設,區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區婦幼計生服務中心(兒童醫院)、湖泗衛生院等一批改擴建項目穩步推進,全區醫療服務條件不斷改善。連續9年實現血吸蟲病“零感染”,榮獲“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先進區”。老年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被評為全省唯一的“全國老年遠程教育示范區”。高效率推進江夏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全區四經普單位清查工作。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工作扎實開展,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廣播影視、編制、移民、物價、人防、科協、對臺、檔案、殘聯、氣象、工會、青年、婦女兒童、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托管區街道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領導下,經濟、社會、民生、生態等各項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強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央和省市督辦交辦的涉黑涉惡問題線索按期辦結,破獲靈山非法采礦案,依法查處涉黑組織1個、涉惡團伙15個,打掉“全能神”邪教團伙窩點14處。圓滿完成全區第十屆村委會換屆和第七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全面推進“鼎星”平安創建工作,深入實施“雪亮工程”,完成“平安城市”視頻監控三期建設,建成全市分局第一家刑事偵查DNA實驗室,刑事警情、治安警情連續四年下降,我區“一感兩度兩率”測評總成績居新城區第一、全市第二。實施打擊傳銷“清零行動”,搗毀傳銷窩點508個。強化安全發展理念,扎實開展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和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全面構建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大橋消防站竣工,麻雀湖、五里界消防站開工建設,消防隊伍“聯勤聯訓聯戰”實現常態化,全區消防應急救援能力有效提升。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積極推進質量強區工作,全區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安全形勢總體可控。深入開展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和領導干部下基層大接訪活動,省、市交辦的327件重點信訪案件全部辦結,有效維護了全區安全穩定大局。
六、持之以恒抓改革轉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深化改革穩步推進。統籌推進“農房貸”“互聯網+居家養老”等58個重點改革項目,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響的改革成果。率先在全市建立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試行開工備案登記制度,河湖網格員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城市地名標準化改革實現了江夏地名數據的全域覆蓋和多方位服務,被國務院地名普查辦授予“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先進集體”。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和投資預算剛性約束,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位居全市前列。街道、辦事處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審批服務事項“一窗通辦”,不動產登記“一網受理、一窗辦結”,餐飲、娛樂等市場主體準入準營審批“多證齊發”,全年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12萬余件,即辦件率達50%以上,按時辦結率100%。
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落實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區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區政協建議案、提案。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11,完善政府常務會議議事規則,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區電視臺開辟專欄“以案普法”,世紀廣場法治文化公園被命名為全省五星級法治文化公園。全區各行政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法治氛圍更加濃厚、法治服務更加便利。
勤政廉政常抓不懈。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實施細則,從嚴整治“四風”,在全區430個基層站所開展“雙評議”,扎實開展“大調研大落實”工作,加強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從嚴整治“新衙門作風”,追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201起,追責270人。持續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等重大政策跟蹤審計,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覆蓋。認真落實省委有關巡視工作要求,對標對表、動真碰硬,扎實做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一崗雙責”,從嚴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基層黨建和反腐敗工作,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圍繞市基層作風巡查組、市營商環境巡查組交辦的問題線索,深入推進全區政策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以及干部作風的督促整改,查辦案件23件,問責113人,推動了基層作風和營商環境改善。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和社會各界同心聚力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克難攻堅、拼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江夏建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和老領導、老同志,向駐區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工作中還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尚未解決,產業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強,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較重,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性有待加強,水環境治理、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綠色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城鄉二元結構依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進一步推進,民生領域的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方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安全生產、公共秩序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一些干部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不強,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問題還比較突出,作風不實、落實不力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9年政府工作建議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舉辦,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201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發展戰略,高水平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實力強勁、活力迸發、魅力彰顯的武漢南部生態新城,爭做全市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生態宜居建設、基層黨建“四個排頭兵”。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增長,全面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實施“工業興區”戰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并舉”,加快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堅持主攻工業的同時,把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區域功能、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做強做優工業經濟。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傳統制造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充分發揮上汽通用武漢基地龍頭作用,全力推進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提質增效,鼓勵引導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聯化方向發展。服務中國中車、中國應急、中鐵科工、中國信科等“中字頭”相關企業,加快海康威視武漢智慧產業園建設,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依托光谷生物城、國家P4實驗室和現有生物醫藥企業,加快培育光谷南醫療器械和現代醫藥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709、719、722研究所和海工大藏龍島校區科研優勢,大力推進武船重工、久之洋、華之洋、海王核能等重點企業發展,加快光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等軍工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促進軍民融合特色產業發展,推動我區經濟向“多點支撐、多級增長”轉型。
加快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金融創投、現代物流、企業總部等生產性服務業,新引入金融機構1-2家,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穩步擴大存貸規模,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推進騰訊武漢研發中心、華為武漢城市產業云創新中心建設,大力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運營等核心環節的深入應用,培育發展基于互聯網的融合型新產品、新業態。積極推進菜鳥網絡三期、恒信車服務、中升美聯等一批重點項目,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物流集散區和電商物流服務節點。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引領,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支持梁子湖風景區申報創建省級風景旅游名勝區,推進恒大旅游科技城、湖泗古窯址、僑亞國際廣場養老服務平臺等建設,鼓勵更多資本投向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領域。大力繁榮城市經濟,開工建設花山片區希爾頓酒店,推進聯投喜來登酒店建成投用,策劃實施一批商貿服務業項目,集中打造城市客廳、齊心商務區、神山湖商務區,力爭規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服務業占三次產業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以上。
服務提速項目建設。落實“5+3”項目推進機制,強化征地拆遷、土地供應、項目管理,確保項目建設達時序、見實效。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緊盯世界500強、民營500強和大型央企,著力引進一批高質量項目,實現招商引資總額550億元以上。落實“零土地”技改政策,實施“百企百億技改工程”,技改投入增長8%,完成工業企業“小進規”20家、服務業企業“小進規”和商貿企業“小進限”100家。制定完善項目整合退出機制,積極推進“騰籠換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探索引入專業園區運營商、投資基金參與傳統園區運營,加快建設醫療器械、光電子、汽車后市場、陽光創谷、綠色建筑、物流商貿等專業化產業園,著力構建企業集聚、要素集約、產業集群、服務集中的發展格局。
二、深入實施“創新強區”戰略,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兩輪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江夏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統籌推進科技、經濟、人才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編制《江夏區2035創新驅動發展行動綱要》,以更高的發展站位、更優的頂層設計,加快打造以“一核一帶新兩園”12為依托的創新發展集聚區。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用好用足產業引導基金、人才獎勵基金、“撥改投”基金等政策紅利,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建設研發機構,年內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積極對接武漢市“創新主體成長專項行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培育行業“隱形冠軍”3家、科技“小巨人”10家、瞪羚企業和兩化融合示范企業30家,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產品備案企業30家,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100億元。發揮區科投集團產業培育、創新平臺作用,推進創新要素資源快速集聚,新建市級以上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5家,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網上為常態”,全面提升“四辦”改革13成效,最大限度取消行政審批事項,企業開辦時限再減少50%,項目審批時限再壓縮50%。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14,落實責任追溯、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制度。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制定完善促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包容創新和審慎監管新機制。積極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國有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分類化解政府隱性債務,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穩步推進機構改革,統籌做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各項改革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農房貸”、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等各項改革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持續釋放改革發展新動能。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高度重視人才支撐,創新人才成長通道和培養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求賢若渴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分釋放人才的創新活力。深入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加快發展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等新經濟,大力吸引帶項目創業的產業科學家、商界精英來江夏投資,鼓勵企業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確保引進的高層次人才60%以上扎根企業和產業一線。落實好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等系列政策,激勵大學生在區內就業創業,力爭引進30名高層次人才,留下1萬名以上大學畢業生。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尊重、善待、支持、服務好企業家,著力構建公平競爭、親清和諧、精簡有效、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引導企業家堅守實體、深耕主業、專注創新。
三、深入實施“生態立區”戰略,資源保護與環境治理“兩手同抓”,加快建設美麗江夏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江夏。
精繪保護藍圖。深化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加快編制《山體保護導則》,完成江夏區環城森林公園等規劃編制,進一步鎖定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保護紅線。劃定禁獵區、設立禁獵期,切實保護我區野生動物資源。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山長制,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牢牢守住生態底線,確保區域湖泊藍線、山體綠線控制率100%。始終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保持高壓態勢,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出重拳、下猛藥,以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更強舉措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抓好源頭防治。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以扎實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打好碧水保衛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快實施江灘防洪和沿岸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持續打擊長江非法采砂,確保長江安瀾。加快推進“四水共治”項目,啟動黃金橋河、幸福港、梁子湖入湖港渠綜合整治工程,抓緊實施斧頭湖流域湖堤加固、金口二站、大橋湖整治、三門湖排澇等一批重點項目,完成中間湖、張橋湖、枯竹海退垸還湖任務。結合“一湖(河)一策”方案,系統推進“三湖一河”15水環境治理,推動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落后產能淘汰,實施工業企業燃煤設施改造升級,加大工地道路揚塵、工業粉塵、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污染源防控力度,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78%以上。打好凈土保衛戰。完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實施原安山煉鋅廠土壤修復和法泗基本農田治理修復項目,加快推進靈山、將軍山、港潮山等11座廢舊礦山綜合整治和山體復綠工程,嚴厲打擊非法開山采石,關停梁子湖地下非煤礦山,開展不間斷、全天候、常態化監控,堅決防止死灰復燃。
彰顯花園魅力。加大植樹造林、綠化造景力度,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強城區交通出入口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整潔有序、美觀靚麗的城市門戶。啟動環梁子湖綠道規劃,建成環山步道、環湯遜湖綠道,加快四環線江夏生態帶、長江沿岸造林等重大綠化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一批花園式街道、社區,新增綠地1500畝以上。加強森林植被、濕地保護利用,深入實施森林城鎮及省級綠色示范村創建工作,穩步提高森林覆蓋率。
四、深入實施城建攻堅計劃,辦賽事與建城市“兩者結合”,加快推進南部生態新城建設
以籌辦軍運會為契機,以會促建、以會促變,全面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推進城市環境蝶變、城市品質提升。
做好軍運會綜合服務保障。對照最高標準、拿出最佳狀態、拼搏最快速度、服務最優形象,全力以赴做好軍運會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嚴把質量關,按時完成軍運村及相關配套項目建設。建設一流的賽事設施,高水平承辦好鐵人三項、定向越野兩項賽事。對照“五邊五化”16要求,精心打造黃家湖示范片區亮點工程,完成72個環境保障綜合整治提升項目。進一步理順軍運村運管會職責,加強實戰演練,全面提升接待、住宿、餐飲、通信、交通、醫療等綜合服務水平,認真做好軍運會期間安保、穩定工作,確保城市高效運行、絕對安全、萬無一失。
打造城市亮點區塊。堅持全區規劃“一張圖”、任務“一張表”,完成分區規劃編制任務,進一步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啟動建設黃家湖、青龍山地鐵小鎮,提速建設城市客廳、齊心新城等重點區塊,規劃建設金口古鎮,加快紙坊汪家塝、馬家灣、任家灣、鄖陽巷等片區舊城改造,確保市民之家、中央大公園、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成開放。以抓好征地拆遷和還建房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金口、鄭店、五里界等一批舊城改造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200萬平方米征拆任務,實現城市擴容提質、有機更新。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1億元,實施90個城建項目。完成G107國道改擴建、星光大道、黃家湖大道、和平通道下穿鐵路、南虹路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建設S101新南環線、麥芽湖大橋、賀站“公跨鐵”立交橋、東一路東南延長線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研究策劃武昌大道快速路、天子山大橋、江花大道南延線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完成大橋湖綜合整治項目和東壩港整治工程,全面疏浚紙坊城區雨污管網。加強城區供電設施和電纜通道建設,推進農村電網改造,不斷完善供排水、天然氣、信息網絡等公共設施體系。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創衛復審工作,不斷提升城市整體文明程度。開展“清潔家園迎軍運”活動,實施城管精細化提標行動,創建紙坊、大橋城市綜合管理示范區。以主次干道和地鐵口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精準治理市容環境、違法占道、交通秩序、超限超載、噪聲油煙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堅決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切實抓好土地衛片執法整改。完成“廁所革命”任務,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擴面提質,完成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打造市容整潔、環境優美、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加快公共停車場及新能源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公交線路,鞏固村村通客車運營能力,新增50輛新能源公交車輛。支持共享交通健康發展,方便群眾出行。
五、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南部地區與北部地區“兩頭發力”,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南北統籌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互動,持續推動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增收。
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堅持脫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不動搖,繼續壓實責任、落實政策,加強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優化脫貧跟蹤服務,提高因病因殘致貧家庭兜底水平,建立健全促進群眾穩定脫貧和防范返貧長效機制,確保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狠下“繡花” 功夫,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八大工程”,繼續推進“產業富民”和“以工哺農、以北帶南、以企扶村”扶貧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發展特色增收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增強集體經濟薄弱村“造血”功能,確保我區脫貧攻堅成果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都市型農業現代化水平。新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00畝、高標準農田10萬畝,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0個,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40億元、農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推進舒安園發投農業園、烏龍泉“果樂小鎮”、安山黃鶴樓青磚茶產業園、湖泗金林綠色生態產業園等一批示范項目,加快構筑“串一接二連三”的農業全產業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力爭鄉村休閑游綜合收入增長20%以上。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17,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示范主體50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暢通農產品進城、農資及消費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
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三鄉工程”“四大補短板工程”18“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注重規劃引領、資金整合、項目銜接,努力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持續推動人才、資本、技術下鄉。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培育良好文明鄉風,鼓勵社會資本實施整村開發、參與空閑農房改造,力爭盤活閑置農房1000套,吸引投資20億元以上。持續加強村灣環境整治。完善農村垃圾“村收集、街轉運”系統,實現農村地區無敞口垃圾池。加快農村公共廁所建設,改造8000戶農村戶廁,提前一年完成農村改廁任務。整區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集鎮污水處理廠和村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500個沿河、沿湖村灣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依托江夏田園綜合體項目,連片推進100個美麗鄉村建設,提標美麗鄉村連接道路,修建驛站50個。以五里界、梁子湖風景區10個村100個村灣為重點,集中打造50平方公里“環梁子湖四三行動示范帶”。
六、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工作著力點和百姓關注點“兩點對接”,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體民情,解民憂,暖民心。
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充分發揮區級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作用,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落實城鄉居民增收激勵計劃、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新增就業8000人。加快推進古驛路小學、五里界中學等6個續建項目,啟動藏龍島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廟山三小建設,完成大橋高中規劃選址。全面加強幼兒園安全規范管理,高質量完成11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推進教師考核激勵機制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區人民醫院診療水平,加快區中醫院、區婦幼計生服務中心(兒童醫院)、湖泗衛生院建設,不斷改善全區醫療服務條件。推進計劃生育工作轉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保經辦“四統一”改革,加大社保稽查力度,新增社保擴面2萬人。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社會救助制度,健全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加大全區殘疾預防力度,加快建設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支持推廣老年人醫養結合新模式,提升弱勢群體保障能力。
讓群眾幸福感持續提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大橋、廟山產業園區集中連片農民還建小區建設,完成藏龍島、鄭店、五里界還建新村項目主體工程,確保拆遷群眾住有所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五大創建”19和“三風”行動,持久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不斷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加快推進文化名區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規劃建設江夏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提升文化惠民水平。繼續承辦好中國女子籃球聯賽(江夏主場)、全國徒步大會、“舞動中國”廣場舞聯賽等重大文體活動。
讓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持續推進“紅色引擎工程”,以黨建引領社區服務管理創新。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提升“紅色物業”服務質量,支持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立大數據平臺,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持續提升“一感兩度兩率”。落實落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工作責任制,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統籌做好食品藥品、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交通消防等領域安全工作,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持續組織開展好領導干部下基層大接訪行動,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作用,全面化解信訪積案。
2019年,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辦好以下實事:
1.加快推進還建房建設,建成交付30萬平方米以上,解決征遷對象住房問題。
2.優化城區公交線路,配套微公交,實現地鐵與公交無縫對接,方便市民出行。
3.加快公共停車場及新能源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新增停車位2000個,新建充電樁1.2萬個。
4.建設金口治超站和13處“環城護城河”檢查站(點),做好軍運會安全保障工作。
5.加大配建幼兒園回收力度,全年新增3個公辦幼兒園,緩解“入園難”問題。
6.加快“平安江夏”建設,建成30個“智慧平安小區”。
7.實施高中教育階段學校護眼照明工程,提升在校學生視力健康水平。
8.加快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改善農村用電環境。
9.啟動集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系統。
10.建設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咨詢、家事調解、創業就業培訓指導等服務。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當好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戰斗員和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服務員,牢記人民重托,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提高站位講政治。增強政治自覺,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區委的決策部署。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認真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精心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依法行政促規范。深入貫徹實施憲法,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和落實政府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水平。
強化擔當抓落實。以夙夜在公的肝膽、低調務實的作風、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推動各項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不斷提升政府的落實本領。堅持有守有為、攻守兼備,以如履薄冰的心態、負重拼搏的干勁,厚積薄發打好基礎,為發展贏得先機。深入開展政府系統“大調研大落實”活動,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抓好關鍵環節、破解發展難題。按照清單化、項目化、可量化的要求,加強政府績效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三層督辦”體系,加大問責問效力度,確保作風扎實、工作落實、結果真實、心里踏實。
挺紀在前守底線。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韌勁,馳而不息糾“四風”。持續整治“新衙門作風”,從嚴查處“三大攻堅戰”、統計造假、土地違法、征地拆遷、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違紀違法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強審計監督,強化財政監管,扎緊制度“籬笆”,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大道至簡,實干為要。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奮力譜寫新時代江夏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部分縮寫名詞解釋
1.“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2.“七個一”: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組織單位、一個園區、一份檔案、一張路線圖、一份時間進度表。
3.“5+3”項目:即城鄉建設、四水共治、公共服務、還建房、大農業等5類政府投資項目,以及工業、服務業、房地產業等3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
4.“四新”經濟: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
5.“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即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
6. 武漢市“1331”全域空間格局:即1個主城(三環線以內中心城區),3個副城(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臨空港經開區),3個新城組群(東部、南部、西部),1個未來城市(長江新城)。
7. “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8.“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用三年時間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四項重大生態工程。
9. 河湖“三長三員”:河長、督查長、河湖警長,技術員、保潔員、監督員。
10.“三非”:非法碼頭、非法堆砂場、非法采砂船。
11.行政執法 “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12.“一核一帶新兩園”:一核,指陽光創谷為龍頭的“創新之核”;一帶,指金龍大街沿線“創新示范帶”;新兩園,指現代產業園和科創小微企業園。
13.“四辦”改革: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14.“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15.“三湖一河”:湯遜湖、斧頭湖、魯湖和金水河。
16.“五邊五化”:“五邊”,指場站邊、線路邊、工地邊、鐵路邊、江湖邊;“五化”,指道路潔化、立面美化、景觀亮化、水體凈化、生態綠化。
17.“三權分置”:即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
18.“四大補短板工程”: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設施、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四大“補短板”重大工程。
19.“五大創建”: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