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自然地理

發布日期:2024-06-27 09:50   文章來源: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江夏區是武漢市人民政府直轄行政區,位于湖北省東部,武漢市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4°01'52"~114°35'38",北緯 29°58'05'~30°32'18",屬東半球第八時區,有武漢市南大門之稱。北與洪山區接壤,南與咸寧市咸安區、嘉魚縣相連,東臨鄂州市、大冶市,西與蔡甸區、漢南區隔江相望。在平面直角坐標上,區境東西最大橫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3.2千米。湖泗街是武漢市的最南端。

【自然環境】地質:江夏區地層在區劃上屬揚子地層區揚子分區大冶小區。其特點是,以原古生界為基底,自震旦紀以來,長期接受沉積,地層發育極好。

地貌:江夏區南北殘丘起伏,東西依湖濱江,港汊將垅崗切割成樹枝狀,形成離心水系。嶺底湖汊垅畈相間,嶺背坡道梯田,嶺上殘丘波狀,構成境內3種地貌類型:1.構造剝蝕丘陵。114座山丘海拔高度在55~272.3米,系石英巖、石灰巖和砂頁巖所組成的低山殘丘,是本區林、果、茶等林特產品生產基地。2.剝蝕堆積崗狀平原。該地貌占全區土地總面積50%以上,海拔高度一般在 23~50米,相對高度差在 10~20 米,是本區糧、油、茶、果等農特產品主要產區。3.河網沖擊平原及漫灘、心灘,分布在長江、金水河沿岸或水心處。海拔高度在20~23米,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主產糧、棉、油、菜、魚等。

土壤:江夏區為中國紅壤的北部邊緣,又是黃棕壤的南緣。西瀕長江,四周環湖的地理位置又決定了潮土的分布情況:北部垅岡平原地區主要分布黃棕壤和潮土;中部低丘垅岡因境內有兩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成土母質比較復雜,主要分布有棕紅壤和其他巖成土類;南部垅岡平原區集中分布紅壤;西部平原區受金水河與長江沖積物母質的影響,土壤分布以潮土為主。

【地震和地陷】地震:據史料記載,江夏區自1345年以來發生大于3級、小于5級地震共 31次,平均20年左右一次,雖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但遭域外28次中強地震襲擊。1999年以前,省內有11次4.5級的中強地震波及江夏區,其中,強度最大的一次是1932年發生于麻城縣黃土崗的6.0級地震。省外17次強震波及江夏區,1986年,臺灣花蓮發生7.6級地震,江夏區有強烈震感;1994年9月16日,臺灣海峽南部發生7.3級地震,江夏有震感;1999年,臺灣發生百年最大地震,再次波及江夏區。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發生5.7級地震波及江夏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江夏區有明顯震感,是70年來對江夏區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4月6日,蔡甸區軍山鎮(北緯30.43°、東經114.09°)發生2.2級地震,江夏區局部地區有震感。

地陷:1994年6月3日13時,范湖鄉金水一村康定棚棉花地發生地陷,形成直徑25米、中心深度約6米的漏斗狀,下陷時伴有奇怪響聲,據查此地陷為地下溶洞所致。2001年5月30日4時,京廣鐵路烏龍泉段南側約15米處發生地陷,南北長 3.8米,東西寬 4.6米,深 4.3米。是日11時,地陷終止。

【 下載 】 【 打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